开展医改新试点 社会化办医将驶上“快车道” |
|
来自网络 |
2015-11-28 08:42 |
|
|
12月1日,我省19个地市和县市区将试点一项新改革:做强做优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盈利性医院。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更替之际,我省选择将医院分类发展,特别鼓励社会化办医。 这样的一种改革思路,将给我省居民看病带来哪些变化?社会化办医又该如何彻底走出“玻璃门”呢? 回眸过去 我省民营医院已占据“半壁江山” 浙江人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早在1989年我省就创建了全国首家民营医院,这条探索之路走到2014年年底,全省共有民营医院494家,占全省医院总数的52.83%。在即将结束的十二五期间,社会化办医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民营医院门诊量2014年比2010年增加了997万人次,增长了103.5%;出院人数增加了28.7万,增长了83.0%;床位数已经占到全省医疗机构的20%。 社会化办医的好处已经日益深入人心。杭州口腔医院是一家公转民的医院,2006年改制成为上市公司旗下的全资医院,和一些个人出资创办的民营医院相比,杭州口腔医院更社会化。院长王仁飞经历了整个改革转制过程,也看着医院一步步发展,获得了杭州地区乃至全省各地患者的好口碑。 “我们最早走出杭州去办分院的地方是义乌,当时是2009年,不少人还戴着有色眼镜看社会化办医,地方政府更是对我们这样外来的‘和尚’很抵触。好在义乌卫生局的态度很开放,欢迎我们去办分院,不过考虑到各种因素,我们先设立了一个门诊部。”王仁飞院长说,看似不起眼的一个门诊部,却在几年间刺激当地的口腔医疗技术得到了飞速提升。 和公立医院相比,民办医疗机构体制更活一些,国际上有哪些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仪器,他们不需要管理部门审批,可以第一时间购买和引进。目前杭州口腔医院在全省大部分地市都设有分院,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当地,给患者带去福利和便利,也刺激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我们未来五年的规划,就是把技术衍生到县级城市乃至乡镇,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最便捷最优质资源和服务。”王仁飞说。 多点执业政策,助力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化办医的长足发展,除了理念上的解放和创新,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必不可少。从我省创办全国首家民营医院开始,医疗管理部门就不断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和改革。 “民营医院要发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建院之初,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政策,几乎所有的民营医院都是邀请公立医院的专家来走穴。也因为缺乏管理,部分医院的做法都欠妥。”黄万顺说,社会上不少对民营医院的偏见,都是早些年部分民营医院错误做法导致的,因为人才缺乏,一些不具备行医资格的人被采用,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搞坏了民营医院的名声。 “错误的做法短时会受益,如果要长久发展下去,这样涸泽而渔的做法,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身。”黄万顺说,十年来,杭州开了不少民营医院,也倒闭了不少民营医院,大浪淘沙,只有那些做口碑的民营医院才能坚持下来。 “我省率先在全国落地多点执业政策以及今年再次修改多点执业政策的支持,都让我们民营医院感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利好。”黄院长说,不久前,医院还邀请到了一位韩国男性生殖系统整形的医生来杭州坐诊,来之前还做了行医资格的注册,让外国专家光明正大地在杭坐诊,这都得归功于新政策。 不过,和公立医院比起来,大部分民营医院就像一艘小船,实力显得薄弱很多,其中最关键的薄弱环节还是人才。有了多点执业政策的支持,医生走穴变得更加规范,但是公立医院盈利模式如果不改变,在人才流动上的态度必然比较保守,一些专家也不敢流动,社会化办医在人才上的短板将无法根本性改变。 畅想未来 未来五年社会化办医床位比将再增五个点 在“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即将开始之际,我省出台了一份《做强做优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盈利性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由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省发改委、省编办等六部门联合推出,目的是要让两类医疗机构理清发展思路,走上快车道。 《意见》从12月1日开始实施,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等共计19个地级市和县市区率先试点改革,对于公益性医院和盈利性医院试点两个目标:通过3年左右时间,试点地区政府办医责任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明显增强,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低到30%以下;社会办医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25%以上,服务量占比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对于这些目标,民营医院相关负责人都非常支持,不过对于未来的十三五规划,关于社会化办医的鼓励政策,他们也有自己的一点想法。 “我们希望政策能够细点再细点,除了对社会化办医的整体鼓励政策,对于一些专业性行业也能出台一些细化的鼓励政策,不少民营医院走的都是专业化道路,比如我们是口腔专业,需要更细化具体的政策支持。”王仁飞说,此外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上,希望政府的引导方向能更到位一些。 “医疗行业不能当做一个产业来做,不能用产值来估量,而应该将发展目标定在疾病的控制率上,这样更符合医学的发展规律,也能减少一些不当的逐利行为。”王仁飞说。 “我们希望在人才政策上有更多的支持,因为民营医院在职称晋升、课题申报上先天比公立医院弱,不少人才因为这个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选择跳槽。”黄万顺说。 这些顾虑,我省已经在谋划中。记者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他们目前正在根据前期的调研情况,积极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草案,希望未来五年能让我省各类医院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早报声音 “公”和“民”携起手来 为老百姓健康提供保障 2009年,我省在全国统一的部署下,启动新一轮医改,改革的目的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到底贵不贵,难不难?有国外就医经历的人说,和国外相比,国内看病其实很便宜,而且看病也不用像国外那样要预约等待很久。那为什么咱老百姓还是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呢? 让我们来看看过去五年我省医改的思路吧! 以药品零差率为抓手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降低药占比,提升医生劳务付出的价值,推动城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89家县级医院和省市三甲医院开展合作,推进分级诊疗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改革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降低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采购价格。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替之际,又推出了《意见》这样的政策,目的就是站在前期改革的成果上,理清发展思路,破除改革坚冰,走上快车道。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看上去是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但是他们承担的是一样的任务:为老百姓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前期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将公立医院引导到做强公益性上,保障老百姓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让所有人都能病有所医,这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好,想有更好看病体验的群体,则提供服务理念、就医环境都更加舒适的民营医院,这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这样的一种看病分层满足,无疑是目前最好的一种解决之道。 “公”和“民”之间不是“相杀”而是“相爱”,携起手来各取所需,满足不同层次的看病需求,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获取最适合自己的看病服务,让看病变得不再那么难那么贵,这也是未来医改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更多蓝领招聘咨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找工作就上普工网 微信号:pg114_net ![]() |
|
本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为:普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作者”,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作者:普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 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 解决方案 | | 资源下载 | | 关于我们 | 微信扫一扫,好工作随意找!![]() |
招聘服务 微信招聘 劳务派遣 社保代理 业务外包 残疾人挂靠 |
2012杭州社保 2012遵义社保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加盟无忧 sitemap |
联系我们
招聘客服:
1143203847
![]()
社保客服:
1609073348
![]()
派遣客服:
763667942
![]()
客服电话:0571-88776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