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水泵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
|
来自网络- |
2015-02-08 08:38 |
|
|
消除水泵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在转动设备和流动介质中,低强度的机械振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机组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在机组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方面尽可能避免振动造成的干扰 问题,把振动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当泵房或机组发生振动时,针对具体情况,逐一分析可能造成振动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后,在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消 除。有些措施比较简单,有些措施相当复杂。若需要大量的资金,对可采用的几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结合机组技术改造进行。以下给出了电机、水泵及泵房振 动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措施。 1、电动机振动常见原因及消除措施 1)轴承偏磨:机组不同心或轴承磨损。 消除措施:重校机组同心度,调整或更换轴承。 2)定转子摩擦:气隙不均匀或轴承磨损。 消除措施:调整气隙,调整或更换轴承。 3)转子不能停在任意位置或动力不平衡。 消除措施:重校转子静平衡和动平衡。 4)轴向松动:螺丝松动或安装不良。 消除措施:拧紧螺丝,检查安装质量。 5)基础在振动:基础刚度差或底角螺丝松动。 消除措施:加固基础或拧紧底角螺丝。 6)三相电流不稳:转矩减小,转子笼条或端环发生故障。 消除措施:检查并修理转子笼条或端环。 2、水泵振动常见原因及消除措施 1)手动盘车困难:泵轴弯曲、轴承磨损、机组不同心、叶轮碰泵壳。 消除措施:校直泵轴、调整或更换轴承、重校机组同心度、重调间隙。 2)泵轴摆度过大:轴承和轴颈磨损或间隙过大。 消除措施:修理轴颈、调整或更换轴承。 3)水力不平衡:叶轮不平衡、离心泵个别叶槽堵塞或损坏。 消除措施:重校叶轮静平衡和动平衡、消除堵塞,修理或更换叶轮。 4)轴流泵轴功率过大:进水池水位太低, 叶轮淹没深度不够,杂物缠绕叶轮,泵汽蚀损坏程度不同,叶轮缺损。 消除措施:抬高进水池水位,降低水泵安装高程消除杂物,并设置栏污栅,修理或更换叶轮。 5)基础在振动:基础刚度差或底角螺丝松动或共振。 消除措施:加固基础、拧紧地脚螺丝。 6)离心泵机组效率急剧下降或轴流泵机组效率略有下降,伴有汽蚀噪音。 消除措施:改变水泵转速,避开共振区域,查明发生汽蚀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汽蚀。 3、其它原因引起的机组振动及消除措施 1)拦污栅堵塞,进水池水位降低。 消除措施:栏污栅清污,加设栏污栅清污装置 。 2)前池与进水池设计不合理,进水流道与泵不配套使进水条件恶化。 消除措施:栏污栅清污,加设栏污栅清污装置合理设计与该进前池、进水池和进水流道的设计。 3)形成虹吸时间过长,使机组较长时间在非设计工况运行。 消除措施:加设抽真空装置,合理设计与改进虹吸式出水流道。 4)进水管道固定不牢或引起共振。 消除措施:加设管道镇墩和支墩,加固管道支撑,改变运行参数,改变运行参数避开共振区。 5)拍门反复撞击门座或关闭撞击力过大。 消除措施:流道(或管道)出口前设排气孔,合理设计拍门采取控制措施,减小拍门关闭时的撞击力。 6)出水管道内压力急剧变化及水锤作用。 消除措施:缓闭阀及调压井等其它防止水锤措施。 7)机组启动和停机顺序不合理,致使水泵进水条件恶化。 消除措施:优化开机和停机顺序。 | |
本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为:普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作者”,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作者:普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 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